欢迎访问重庆资讯网  今天是 2025年07月01日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

田一名腋下夹辣条,为何企业宣发越来越抽象?



近日,被网友称作“油腻王子”的田一名竟然被企业争抢当代言人。

近期,田一名跟麻辣王子的合作视频一经发布火爆全网,油腻的表情、妖娆的神态、配上夹在胳肢窝里的辣条,让网友纷纷表示“再也不能直视辣条了”。这个视频在抖音上点赞100万,转发有近500万,看来网友们深刻贯彻了和好友们有难同当的互联网精神。



另外两家品牌噜咪啦和山春牧场官号还看热闹不嫌事大,说帮麻辣王子投了抖加,希望可以折磨更多人。



此后,田一名以2天一个的速度接了大批品牌定制广告。会稽山气泡黄酒视频里展示了“玉足供酒”,刘奶奶mini奶视频中邀请博主猫爷表演差点“嘴对嘴喂奶”,buv绿泥洗面奶视频甚至直接不可描述地“扯面”。

据新识研究所统计,田一名从今年5月23日起,一个月给等品牌拍摄了13条定制广告,基本点赞量都达到10万以上,评论区也是各种调戏客服的截图。那个曾经说自己只想唱歌给观众带来快乐的田一名,已然成了消费品牌最抢手的带货博主了。

田一名现象绝非偶然,它折射出当代营销环境的深层变革:在注意力稀缺的战场上,“审丑经济”正在颠覆传统美学标准,“抽象营销”成为品牌破圈利器,而年轻消费者的情绪价值需求则重塑了整个商业传播逻辑。

黑红经济的商业逻辑

田一名的走红轨迹堪称当代网红经济的经典案例。这位曾自称“大庆第一油男”的创作者,早期以夸张的油腻表演风格翻唱热门歌曲,在“高质量男性”话题中意外出圈。2025年5月与麻辣王子的合作成为转折点——那条腋下夹辣条的广告视频,以其刻意制造的“生理不适感”形成强烈记忆点,在抖音斩获100万点赞和近500万转发。

令人玩味的是,这种“看了难受一天,不看难受一天”的内容,非但未被市场排斥,反而引发了一场全民参与的吐槽狂欢:品牌噜咪啦、山春牧场主动投抖加“助纣为虐”,网友则通过“报复性分享”实现病毒传播,甚至出现“求购田一名腋下同款辣条”的猎奇消费行为。此后,田一名以两天一条的速度接拍品牌广告,一个月内完成13条定制内容,基本点赞量均超10万,成为消费品牌最抢手的带货博主之一。

田一名商业价值的核心密码在于其极高的流量性价比。据公开数据,他一条15秒广告报价仅5万元,远低于动辄几十万的头部KOL。这种“低成本高回报”的特性尤其适合预算有限但渴求曝光的品牌。转转二手平台率先尝到甜头,田一名身穿转转工服油腻演绎《Booty Music》的视频,巧妙融入二手交易场景,为品牌带来可观曝光。随后,瓜子二手车、海洋至尊、美的等品牌纷纷跟进,形成了一场“谁更不顾他人死活”的审美竞赛。值得深思的是,这些合作品牌大多属于需要强化“接地气”特质的生活化产品——辣条、二手车、快消品等,它们与田一名“油而不腻”的市井气质天然契合。

从传播学角度看,田一名现象体现了“审丑悖论”的市场化应用。当精致内容陷入同质化困局,“丑到极致”反而成为破圈利器。他的成功不在于专业唱功或颜值,而在于将音乐表演与极端夸张的肢体语言、表情管理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呕像派”艺术形式。这种“豁出去”的勇气,恰好击中了Z世代对反叛、解压的精神需求,形成“缺陷即魅力”的审美共鸣。品牌方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趋势,将田一名的个人风格转化为营销创意——不是美化产品,而是通过制造认知冲突强化记忆点。正如网友所言:“这辣的不是嘴,是眼睛”,但正是这种视觉冲击力,让品牌信息在信息洪流中脱颖而出。

抽象营销崛起:从“发大疯”到“发大财”

田一名现象并非孤例,而是当前“抽象营销”浪潮的典型代表。纵观近年来的成功案例,无论是豪哥哥的《刚买的飞机被打了》(全球播放量超亿次),还是王七叶将蚊香拍成奢侈品的“买不起系列”(抖音播放11.4亿次),亦或是徐志胜代言森马时粉丝“再丑能比徐志胜还丑”的戏谑互动,都印证了一个趋势:越荒谬越出圈,越抽象越吸粉。这种营销策略的本质,是品牌主动融入年轻人的抽象话语体系,通过解构严肃、放大荒诞来建立情感连接。

抽象营销的兴起与短视频平台的算法逻辑密不可分。田一名们的内容具有极强的“颅内循环”特性——即使用户快速划走,那些魔性旋律与夸张画面仍会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迫使受众完成信息接收。平台算法进一步放大这种效应,推动内容进入“观看-吐槽-分享”的传播飞轮。更关键的是,抽象内容激发了用户的创作欲,各种二次创作、表情包、段子层出不穷,使品牌传播突破单向输出的局限,升级为全民参与的社交游戏。麻辣王子客服“建议可以买回去自己夹哦”的玩梗式互动,正是这种参与式营销的典范。

从文化维度分析,抽象营销的流行反映了年轻群体对抗现实压力的心理机制。在快节奏、高竞争的现代社会,“发疯文学”成为年轻人宣泄情绪的出口。田一名们通过极致夸张的表演,为受众提供了一种安全的精神越轨体验——既能短暂逃离社会规训,又不必承担真实风险。品牌敏锐地捕捉到这一需求,将产品转化为年轻人“表达叛逆”的载体。正如麦当劳在推新品时直接调侃粉丝精神状态,蕉内广告上演“千腿观音”,都是通过“贴脸开大”的方式赢得年轻用户的好感。

值得注意的是,抽象营销正在从单纯的博眼球向更具策略性的方向演进。王七叶团队的“买不起系列”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表面是用奢侈品手法包装廉价商品的无厘头搞笑,深层却暗讽消费主义对人与物的异化,通过幽默方式探讨物质与精神的矛盾。这种兼具娱乐性与批判性的内容,不仅获得用户喜爱,也吸引了宝洁、立白、小米等大品牌的合作。2024年8月,王七叶的“抽象大舞台”直播总曝光量达5600万+,互动率高达8%,证明了抽象营销的商业潜力。

狂欢背后的冷思考:抽象营销的边界与未来

尽管抽象营销展现出强大的流量爆发力,但其潜在风险与局限性也不容忽视。首当其冲的是品牌调性与抽象风格的匹配度问题。田一名的合作品牌多为麻辣王子、转转等生活化产品,而当千万网红豪哥哥为深蓝汽车拍摄魔性广告《姑娘姑娘你别慌》时,却遭到印度IP网友抵制,品牌方最终不得不关闭评论。这一案例表明,高端或国际化品牌需谨慎评估抽象营销的文化适应性,避免因过度娱乐化损害品牌形象。

受众疲劳是抽象营销面临的另一挑战。当“发大疯”成为行业常态,用户的刺激阈值会不断提高,迫使品牌不断突破底线以维持关注度。田一名从“腋下辣条”到“玉足供酒”的内容升级,正是这种内卷化的体现。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抽象营销游走在低俗边缘,可能引发监管风险。如何在保持创意的同时守住底线,成为从业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从长远看,抽象营销需要向更有深度的方向发展。王七叶团队的成功经验表明,单纯的搞怪整活难以持久,只有将娱乐性与社会洞察相结合,才能创造长效价值。未来优秀的抽象营销应当像观夏的“蛇年走弯路”创意一样,在制造笑料的同时传递人文思考,实现商业价值与文化价值的统一。

值得注意的是,AI技术正在为抽象营销注入新动能。2025年釜山国际广告节特别设立AI营销类别,探索人工智能在创意领域的应用;国台酒举办的AIGC广告创意大赛奖金池超50万,鼓励通过AI生成60%以上的广告内容。这些趋势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AI或将帮助品牌更高效地产出个性化、本地化的抽象内容,同时通过数据优化传播效果。唐界传媒的报告指出,AI驱动的个性化体验已成为2025年全球营销的核心趋势,品牌可通过AIGC技术实现“千人千面”的创意表达。

田一名现象标志着企业宣发进入了一个全新纪元。在这个信息超载的时代,品牌不再能依靠单纯的功能宣传赢得关注,而必须成为文化符号和情绪载体。抽象营销的崛起,本质上是品牌对年轻群体精神需求的回应——他们渴望突破常规、表达真我,在集体狂欢中获得归属感。

田一名们的走红不是终点,而是一面镜子,映照出这个时代最真实的消费心理与传播逻辑。在这场没有边界的注意力战争中,唯一不变的法则或许是:真诚永远是最好的营销,即使它披着最抽象的外衣。

作 者 | 元方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重庆资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