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经济总量年均增长4.5%左右;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万亿元;所有市州和三分之二的县通了高速公路;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五年来,青海省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发展成绩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青海考察,为青海发展擘画蓝图、指明方向。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青海各族儿女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在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就,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
2023年1月15日,青海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的实践中,将努力做到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更加注重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加注重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更加注重推进共同富裕,更加注重更高水平的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已成为青海未来规划的关键词。
大会现场。人民网 陈明菊摄
会场外冷风阵阵,寒气频袭;会场内,掌声回荡,暖意融融,代表委员热情澎湃,信心满满。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青海将一以贯之,统筹推进发展与保护、发展与民生、发展与创新,沿着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勇毅前行。
生态优先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并行不悖
沿315国道一路西行,前往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途中绵延的荒凉山峦上遍布着“磕头机”,世界曾经海拔最高的油井——狮20井便深藏在此。
“我1999年来这里工作,那时还年轻。”青海油田狮子沟采油作业区党支部副书记李志军回忆往事。彼时的李志军无法想象,如今青海油田已变了样。2021年12月,青海油田明确新发展布局,发力光伏、风能、地热、储能等清洁能源业务——这片传统油田踏上转型之路。
青海之重,关乎生态。
青海湖畔鱼鸟和谐共生。人民网 杨启红摄
无论是高耸巍峨的昆仑山,还是水波荡漾的三江源,或是荒无人烟的可可西里,都是青海省的生态宝藏。青海油田的转型正是近年来青海省围绕“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目标,建设产业“四地”的缩影。
五年来,青海省形成钾、钠、镁、锂、氯五大盐湖资源产业集群,建成全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建成全球最大的金属锂生产线,镁基土壤修复材料产品实现从无到有。
五年来,青海省连续打破全清洁能源供电世界纪录;全省电力装机达4468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90%以上,始终保持全国领先。
“青豫直流”跨越山川草原将“绿电”送往华中地区。谢莉蓉摄
五年来,青海省农牧业提质升级,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畜产品、有机枸杞、冷水鱼生产基地,成为全国有机草原认证面积最大的省份。
五年来,青海省接待游客1.9亿人次,旅游总收入2100亿元,位列全国旅游目的地人气榜前十。青海日益成为世人眼中的“诗和远方”。
……
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未来五年,青海将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在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调结构上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形成以“四地”为牵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一群两区多点”的城镇化空间体系,和优势互补、各展其长的区域经济布局,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良性循环和动态平衡。
“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青海省政协委员、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规划中心工作人员邓黎表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在发展中把青海的生态保护好,把青海的生态优势发挥出来,是青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青海从未止步。
心系百姓 民族团结与民生保障相辅相成
“这是我们村合作社研制出的‘噶曲’牦牛奶巧克力,尝尝味道怎么样?”每逢接待宾朋,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曲玛日村党支部书记才让东智,都要推荐一番这款来自海拔3700米高原牧区合作社研发的巧克力。
近年来,曲玛日村在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助力下逐步被打造成为“千头牦牛奶基地”,仅2020年合作社分红资金就达到50余万元。
“一家人和气了,日子就过得好,家和万事兴。道理放在村上也一样,村子稳定了,大家就能拧成一股绳搞发展,现在我们村的合作社发展得一年比一年好。村子干净,道路整齐,还给娃娃们新建了幼儿园呢。”说起这几年的变化,才让东智喜上眉梢。村民的“钱袋子”鼓了,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扎实稳固。
江源大地,多民族群众聚居,民族团结与民生保障,天平两端,重若千钧。各民族群众团结一心,守望相助,融合发展,才能在此基础上谈民生、话保障。同时,民生有保障,群众知幸福,民族团结之花才能在江河之源绚丽绽放。
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坎布拉镇非公经济联合党支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尖扎县委宣传部供图
五年来,青海实现了乡镇幼儿园全覆盖、5万人以上的县城普通高中全覆盖、30万人以上的县特教学校全覆盖,职业教育培养出10万技能人才,高校向社会输送毕业生超10万;五年来,城镇新增就业超过30万人;五年来,累计实施棚户区住房、城镇老旧小区、农牧区危旧房改造和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48万多套……
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数字,一头系着党和政府的尽心竭力,一头牵着寻常百姓的安危冷暖,实实在在惠及青海大地各族儿女。
青海省人大代表,海南藏族自治州委副书记、州长尕玛朋措表示,海南州将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深入实施“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发展,突出海南特色优势和资源禀赋,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我们将全力促进就业创业增收、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方位推进健康青海建设、稳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努力用党委政府工作人员的‘奋进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青海省人大代表、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委书记谭晟说。
政府工作报告中,民生领域的安排部署占据大幅篇章,努力在件件实事中惠民生,在点点滴滴中增福祉。青海省财政预算中也明确,2023年青海将从支持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支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支持科教兴国战略实施、支持健康青海建设等方面毫不动摇保障和改善民生。
科技引领 破题创新强劲驱动高质量发展
“感官安宁,万籁无声”,赛什腾山下,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冷湖镇正在成为汇聚“追星人”的天文小镇。这里具备成为世界级优良天文台址的发展前景,让“站在世界屋脊,巡看星河奥秘”的愿景成为现实。
同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郊的一处盐湖上,来自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正在紧锣密鼓地探索、更新世界级的科学难题答案——镁锂分离。
青海省会西宁,依托数字化技术平台,巡游网约公交车开通试运行。可在多个站点间任意选择出发站、到达站,实时呼叫,即可动态“打公交”,有效提升区域内出行效率。
高原古城西宁焕发新活力。张皓芃摄
这五年的青海,科技创新不仅在产业发展中大显身手,更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切不仅依靠市场竞争,更有赖于青海省的高位推动、顶层谋划,让一项项鼓励科技创新的举措落地生根。
围绕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深入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布局储能、盐湖等科技创新平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制定出台《关于2022年科技支持促进创业就业和物流畅通保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科技助力全省稳定经济大盘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从多方面入手,形成支持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组合拳。
截至2022年底,青海省科技型企业数量达到644家,向全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型企业拨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补助资金2932万元。
……
“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把创新发展摆在首位。”青海省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青海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波表示,新发展理念把创新摆在第一位,是因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2023年,青海省将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对接,从大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加速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三方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
具体举措包括:加快建设十大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打造高原战略科技力量;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行动,新增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 40 家以上;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的氛围;推进基础锂盐、高纯碳酸锂等产能建设,引导盐湖产业向新材料领域拓展;实施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建成西宁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申建大数据中心算力枢纽节点,建设青藏高原数字产业集聚区等。
如今,青海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水塔”坚固丰沛;风生水起,风光无限,一派生机;高质量发展步伐更加稳健,基础更加坚实,动能更加强劲;各族群众坚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信心满怀朝着共同富裕目标奋勇前进。
上一篇 新春走基层丨浙江嘉兴惠民送“福”